图:银行业计息负债成本呈市场化趋势,非对称降息存尾部风险
当前中国贷款利率已实现併轨,LPR(贷款基础利率)挂鈎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MLF利率下调,已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贷款利率。然而,存款基準利率依然存在且尚未做调整,非对称降息模式对於银行息差压力已经逐渐显现。针对存款基準利率是否应做调整,未来存款基準利率将如何实现市场化併轨,本文做些探讨。
一、国际存款利率市场化经验
国际上,存款利率市场化几乎都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而併轨的触发因素各有不同,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存贷款定价与市场化定价存在了分歧和不相适应,进而触发利率市场化。
美国方面,1970年代石油危机致使美国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市场利率大幅高於Q条例限定的存款利率上限(2.5%)。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严重背离,银行负债端结构面临巨大的存款搬家和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进而,美国对存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造,放鬆一系列上限限制并放弃Q条例等。由此形成了“联邦基金利率→市场利率→存款利率”的传导路径。
日本方面,利率併轨过程更多参考美国并无独特创新。1977年允许银行承购国债持有一段时间后上市交易推动债市二级市场利率自由化,1978年实施国债利率招标发行并提升银行拆借利率弹性。1997年日央行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定为隔夜拆借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调整银行準备金,以此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实现“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定价”的传导轨道。
欧洲方面,英国利率併轨源於高通胀背景。1970年之前英国的利率管制表现在银行间的利率协定,存贷款利率和拆借利率都跟随再贴现率上下浮动。1970年左右,英国通胀加剧叠加资本外流的压力,於1971年放弃利率协议,允许银行自行决定利率。德国利率併轨则由1962年放鬆利率管制开始,到1967年全面放开利率管制结束。
二、国内存款市场现状及特征
就目前国内银行负债端、存款市场而言,投资知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已放开,自律机制形成隐性上限。中国於1996年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经过多年来市场化推进,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基本标志着利率管制时代在国内结束。但在行业自律机制的约束下,存款利率事实上仍然存在隐性上限。这种机制下所产生的“非市场化”压力,其实在曾经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类业务刚刚兴起时已经让许多银行措手不及。
2.存款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关联性下降,期限结构形态错位。2009年之后,国内货币市场利率虽然主趋势依然受到存贷款基準利率调节影响,但市场化利率更加反映市场实际资金供求关係,存贷款基準利率作为具有强烈政策信号作用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不可能频繁随市场情况调整。在数量型调控不能对冲货币市场实际流动性需求的部分时间段,货币市场利率与存款基準利率的运行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脱鈎现象。货币市场利率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时期银行负债端市场化负债的资金成本。儘管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自律机制赋予了整个行业存款利率定价一定幅度的弹性空间,但近年观察下来,实际的存款利率与市场化利率的联动性并未明显增强,还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存款基準利率与市场化利率之间一定程度的脱鈎还表现在期限结构方面。在货币政策偏鬆的周期,存款基準利率的期限结构明显较市场化利率的期限结构更加平坦,而货币政策偏紧的周期,情况则与之相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相对更加陡峭。以当前银行负债端利率“双轨”的结构而言,由於长端基準利率较高,短期基準利率较低。银行负债的策略很可能朝“竞争短期存款,发行存单和发行金融债”的方向调整,不利於银行负债端长期负债的沉澱,一定程度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当前长端存款基準利率居高难下表现出与货币市场利率联动的刚性,不利於引导实体企业的中长期信贷融资成本下降。
3.银行负债端结构市场化调整,吸存优势依然在大型商业银行。从上市银行的角度看,存款佔比要好於整个银行业,截至2019年三季度的上市银行负债结构数据显示,吸收存款佔比在74.56%,同业负债佔比为8.39%,央行借款和拆入资金佔比约5%。当然上市银行中也有个别的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佔比低於60%,同业负债与金融债发行比例偏高的银行。但由於上市银行整体质量强於非上市银行,进而整体结构表现为存款佔比更高,而市场化定价的负债佔比相对低。上市银行负债结构与银行整体负债结构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非上市银行负债端结构市场化程度更高。
#p#分页标题#e#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数据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各类存款的佔比在逐年下降,由2005年前70%以上的佔比,已经下降至当前不足60%的水平。而同业负债加央行借款的佔比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水平已经提升至15%左右。进一步按照央行对於银行的大中小分类数据观测。大型银行“存款/同业”倍数较中型和小型银行有明显的优势,同样也表明大型银行吸存能力更强,“存款/同业”倍数更高,市场化负债在负债结构中佔比相对更少。
4.银行业计息负债成本呈市场化趋势,投资,非对称降息存尾部风险。通过对上市银行以及可查财报非上市银行历年财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测算。整个银行业的负债成本趋势已逐渐与市场化利率趋势趋同。儘管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主体趋势则因吸收存款佔比相对较高而与存款基準利率趋同。然而,整个银行业负债端计息负债成本在多年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后,由於负债结构的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已具有相当水平。部分中小银行由於吸存能力相对较弱,计息负债成本相对偏高,导致其淨息差水平较低。
同时,2019年三季度239家银行财报显示,银行业整体加权淨息差为2.21%,淨息差在1.27%以下的银行有25家,其中6家银行淨息差在0.65%以下。当然156家银行的淨息差水平在1.89%至3.75%之间,表明当前降息引导实际信贷融资成本下降,促进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仍有空间。然而,非对称降息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息差水平偏低的银行可能存在“尾部风险”。
投资说 » 交银观察/存款基準利率何去何从(上)/交通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