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诚,新联在线COO,广东省广州市人,2010年毕业于广外市场营销专业。曾有自主创业经历,期间为多个境内外上市企业及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提供广告和商业咨询服务;曾在家族企业(家俱出口贸易企业)任职广州办事处负责人,稷下学宫(中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任职运营总监。2014年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对网站和平台运营、活动策划及执行、线上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有着深厚的运营及实操经验。
最新活动讲话
由《华夏时报》主办的“2016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于2016年11月23日—25日在东莞举行。新联在线COO陈智诚出席并演讲。他从监管思路谈了投资人教育的问题,他希望投资人明白,固然平台背景、资质会影响项目安全性,但是不能一概而论,用户要看得懂一个平台的软实力可以尝试从三个角度看,包括项目的真实性、风控的安全性还有资金流的清晰程度。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我这个演讲主题本来是在今天上午的,今天上午我跟主办方沟通过程当中,或者我突然想到,投资者教育这个事情,其实最重要的需要得到谁的一个力量,很明显是媒体,尤其是互金时代的新媒体所以我就做了一个调整,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简单从一个监管的思路开始讲我今天要讲的投资者教育。
2016年是互联网监管的元年,这一年当中大大小小的论坛、峰会,都是关于监管如何落地,监管以后行业会如何发展?关于这些如何合规的事情,已经有无数大佬给我们指出了道路,或者转型的方向,我就不赘述了,但是我看到824之后到现在整整三个月,在投资者、媒体、平台和监管这四个角色之间,有很多的思路的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是差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或者引申到未来行业发展当中投资人教育的缺失。
首先讲一讲监管者的立法思路,一方面放弃了原来的牌照制,取消了对注册资本、股东背景、高管经历的要求。这个从根本上体现出,监管认为P2P是普惠金融的行业,而不是被少数大财团所垄断的,伪资本论的行业。
再一个是对限额的要求,以及对大数据风控等等,体现出监管希望资产要求是消费金融还有是车贷的。但是体现一种监管对各种理财工具的开放,体现出资产端小额分散基础上,对于投资端,用户的资金和行为,进一步进行分散。这一方面是说,能够避免过往的一些大额资产,导致平台的流动性问题,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深层次的思考,我觉得是在于对去刚兑原则的支持和推动。
还有一点,这几项落实以后,对原来P2P行业重资本、重刚兑、重抵押,转为轻资本、轻刚兑、大数据。这个转型当中,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包括媒体也在报道各种新闻以及转型落地的方式。但是在投资人角度来看,这些对投资人角度有什么影响?以及他们的心态能不能顺应,以及软着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所以我提到过往P2P是一个信用中介,监管层也说过,那如何在新的监管下面回归到信息终结?这需要量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是平台每天在讨论的转型,另外一方面很需要投资者的捧场。面对监管出台后的各地的落地整治,包括ICP证合规化运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在限额令下各个平台都在转型,转型消费金融或者车贷的资产,由此带来资产端成本上升。也包括原来很多不擅长做这块业务突然转型,而他们本身没有对应的经验或者风控积累,导致衍生出来的风控的问题,这些是每一个行业从业者都知道这个行业会变成一个洗牌期。
但是,每一个平台都觉得,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会是被洗完以后剩下的那个,并没有准备好,你可能被淘汰。另外一方面在投资的那边,我们也觉得这个是很被忽略的一个事情,投资人的心态到底准备好了没有?面对监管要求的去刚兑、限额、小额分散,也包括以中国目前的投资人环境,投资人教育环境,一旦去刚兑,甚至只是部分去刚兑,真的逐步落地了以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还能剩下多少?现在号称500万、1000万的投资人,到那时候去到不同的金融资产市场,可能股市也会有,回归原来传统金融领域也会有。P2P这个市场一方面是需求方减少,一方面是供给方减少,可能行业规模就会变得很小,这个是我们需要去让这个事情软着陆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这个事情上我尝试总结出未来行业发展需要搭建的一个金字塔的模型,底层的监管、中层信息披露、顶层教育体系。监管作为行业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行业在中国能够合法生存的一个底层,他们重要性我不必多言,包括如何转型,如何发展,之前有很多大佬讲得很清楚。我想稍微讲一讲中间信披的环节,P2P作为信息终结的定位,本身应该是在信息披露上非常有优势的。
但是现实情况下,每一个平台都蜕化成信息孤岛,不单是借贷双方建立信息壁垒,而且通过信息壁垒制造商业利益,也包括在同行之间有很多的各种的信息的高墙。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我们看到10月28日,重要互金协会出现信披指引,有96条,但是这96条披露给谁看?一方面是平台自身看,通过信披的要求,来自查自究去调整,第二监管层看,通过一些数据和信息,找出行业的典型问题,针对性的去排查。
第三方面是投资人看,这也是媒体教育投资人看信披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问号,投资人是不是真的看得懂?所以目前这个情况,由于解读的缺失、教育的缺失,造成包括整个环境下面的教育,只有平台从业者在很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投资人并不一定看得懂。一个行而有效的信披应该是什么样?第一看得到,关键是看得懂。
包括在96项信批指引当中哪些术语体现平台可持续发展,哪些数据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公司,基本程序而要合法的情况?也包括哪些是符合监管法规的?这些都需要有解读。但是我就发现很有趣的是,10月28日的信批指引我在网上很少能找到有效的解读,这个事情相比于824监管之后各个平台纷纷做解读,一个很鲜明的对比,这次信批解读遇冷的背后其实原因很发人深思。
金字塔顶层就是投资者的教育,也是我今天最后要命中的题目。我们在去刚兑的一个大环境下面,我们希望教育投资人不是一概而论的看平台的背景和资质,固然平台背景、资质会影响项目安全性,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们要如何教育用户看得懂一个平台的软实力?我尝试从三个角度看,包括项目的真实性、风控的安全性还有资金流的清晰程度。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项目真实性,在信批的指引和信批中介定位下面,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确认融资项目真实性,但是在e租宝事件之后,但是今年包括去年、前年各种跑路事件之后,整个P2P行业的信用本身就已经是破产的,我一直说这个词。
P2P行业信用破产,每一个平台都说自己保本保息,但是大部分都做不到。如果作为一个服务企业,最基本的一个事情一个承诺是达不到的,那你信用就没有价值。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面,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我们尝试假设我们自己所有事情都是假的,尝试假设我们的项目是虚假的,于是我们去反证它,我们通过做了一个风控考察团的形式,带用户去到项目现场,包括看项目,去摸一下材料,然后跟融资方核对风控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反向证明,我们的信用,反向来重建行业的信用。
再一项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平台的风控措施如何去评价?这个事情我最近发现是行业停滞了两年的一个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大概2年前,很多平台都很热衷于做自己的风控流程,各种用数字堆砌出一个好像很详细的风控流程。但是这个都停留于表面。也包括在这2年过程当中,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完全是停步的。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或者说本质是风控,风控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找不到答案,于是我尝试,也是先用排除法,排除行业当中投资人、媒体包括监管部门都有的对于行业发展的误区,就是这3个。我们尝试第一阶段对这些误区做一个解读和一个剖析,让大众理解在当中金融环节,有一些是包装过的概念,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
再下一步我们尝试,把我们自己的风控考察团升级成风控体验团,让参与的人、媒体,甚至是一些金融主管部门,能够去了解到,风控的一个形式是什么样的,体验到不同水平风控的一个差别和价值。
第三点就是刚才讲的,一个平台的资金流情况,监管当中已经给出了有且仅有的道路,就是银行存款,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我要讲一点,很少会有平台会用这个方式去讲,银行存款,一方面对于投资人,或者对于第三方这样一个平台来讲是安全性的评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对于平台自身来讲,是一个自证清白的核心价值。无论任何一个平台,他的账做得多清晰,或者说他如何宣称自己没有碰钱,没有挪用资金,只要一个没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帮他证明,结合我刚才讲的信用破产,这个事情始终是无法落地的,所以银行存款对于P2P来讲很核心的作用是自证清白。
引用前一段时间,大概1个月之前我有一次碰巧看到一篇关于小米雷军的采访,当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也是我这段时间,这些演讲内容和思考的源泉。小米在中国的5年,最大的价值是教会了中国用户看参数,这个怎么讲?5年前,手机制造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行业,那个时候大家买手机,只能去看屏幕多大,摄象头多少象素。但是再往下一点是缺乏的,而小米从第一场发布会开始,就在不厌其烦的教大家什么是分辨率,什么是不同材质,CPU除了看核数之外还得看频率,这些是别的厂商从来不会做的。小米这种方式追求的是消费者懂得更加多的细节,以至于可以反过来搞厂商,去质疑企业。
这种核心目的是推动市场进步,不厌其烦的去科普,生怕用户不知道哪一个细节,从而被忽悠,这种其实是消灭信息不对称,让中国用户变得难打发,这是传统营销之道不同的路。中国很多行业过往都是一个新兴领域过程当中,都是尝试忽悠用户,例如P2P行业,过往很多行业是把投资这个事情改头换面,改成理财这个方面,通过保本保收益,让用户觉得P2P是存款等价物,这个是通过一个一个概念包装,去忽悠用户。而小米做的事情反其道而行,让中国的用户懂得更多。
因为再一个逐渐开放,逐渐透明的市场当中继续忽悠用户这条路走不长,这些是小米这五年带给我的启发,也就是说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尝试,以及在座包括整个媒体行业的努力,去做出一点努力,让用户更加难被忽悠,让用户懂得更多,对这个行业也好,对他要投出去的钱也好,能够知道的更多一点,这个是我所理解的投资者教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