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如下: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4年。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 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 惠宗,后世称为 明惠帝。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0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7、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8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8、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3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9、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10、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6年。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11、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12、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13、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14、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16、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 ”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是中华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黄金时期。 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十六个帝王分别为: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71岁,孝陵;
2、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失踪;
3、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65岁,长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48岁,献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38岁,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年号1-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2-天顺(复辟后),1457年——1464年,38岁,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30岁,景泰陵;
8、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41岁,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36岁,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31岁,康陵;
11、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年——1566年,60岁,永陵;
12、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36岁,昭陵;
13、神宗显皇帝朱翔钧,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58岁,定陵;
14、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1620年(实际只有一个月),39岁,庆陵;
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23岁,德陵;
16、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35岁,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炆失踪,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死后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合称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内。
一、明朝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名字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清朝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
1、
2、
三、大事件
1、靖难之变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3、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157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
亦有学者指出隆庆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隐患。
4、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初喀尔喀蒙古各部纷争,牵扯到俄国干涉和噶尔丹插手,事情相当复杂。
喀尔喀内部纷争,不能诉诸武力,只能协商调解。于是,康熙帝要亲自调解其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亲临塞外,主持会盟。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康熙帝亲率官兵到达距北京800里的多伦诺尔(多伦)驻营。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以康熙帝大营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从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进行会盟。
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康熙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
五月二日,康熙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次日,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
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5、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欣发动的辛酉政变,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罢斥恭亲王为首的全部军机处成员而以醇亲王代之的甲申易枢,三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庆开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伦会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政变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投资说 »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明朝十六位皇帝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