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大航海时代”的概念,人们总是会习惯性联想到光荣在游戏史上推出的同名神作《大航海时代》系列,或是像欧洲杯参赛球队名单一样的外国人姓氏,历史课上关于世界史的知识点,以及从秘鲁波托西银矿里挖掘提炼出来的白银,如何漂洋过海,去偿还西班牙王室贵族们购置欧陆奢侈品的“花呗”。
殊不知,欧洲远非这些白银异地储蓄的终点,尤其在16世纪的全球贸易背景下,它们就已经从马德里出发,一路来到遥远的东方,成为明朝社会经济系统下的主要流通手段之一。
就在近期,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次,我们就从泉州这座“刺桐城”讲起,聊聊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白银贸易。
佛塔与教堂同框,道观与清真寺比邻
汉人最早于公元3世纪迁入泉州,随之而来的除了增长的人口数量与地方经济,还有当时中原地区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行政网络。然而,泉州的民间文化并没有因为“庙堂”的到来而放弃主导性,除了当地活跃的民俗活动(“市舶祈风仪式”与“天后仪式”)之外,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也经由来泉州从事的海外贸易活动,落叶在刺桐港(泉州旧称),组成了今天宗教文化多元并存的泉州。
昔日百舸争流的刺桐港,如今已是世界海上贸易十分活跃的泉州港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对应的自然就是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前,这也是我国与西域乃至更远西方世界展开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倒也并非唯一,因为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就有与海外通商的渠道)。
后来,唐朝开放了泉州在内的数个港口开展对外贸易,此时泉州就像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个原本距离长安而言地处偏远的渔村,借助东南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逐渐走入中原文化的视野。中央政府在行政管理上采用的市舶司(类似今天的海关部门)对于强化沿海贸易城市的区域性特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福建为中心,泉州为代表,投资,中国东南沿海成为构建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
泉州引进的首批“外资”来自阿拉伯商人,他们与唐朝之间本就就有长期交往基础,熟悉市场与政策,泉州的开放,让阿拉伯人掌握已久的印度洋贸易通道有了用武之地,货物通常从阿拉伯半岛出发,先度过阿拉伯海,然后进入印度洋季风带,从锡兰途径苏门答腊岛,最终抵达目的地。三角帆船代替骆驼,成为了丝绸,陶瓷,马匹与香料的海上搬运工。
在游戏《黎明之海》里,玩家将去往世界各地港口开展贸易活动
作为航海MMORPG游戏《黎明之海》特色之一的贸易系统,就是让玩家亲自体验作为一名海上商人的纵横捭阖,通过在各个港口物色货物,再去到其他地区进行贩卖,相当于自己既是商家,又是物流,赚取利润差价,获得大量贸易币。
到了宋元时期,泉州的贸易港口地位进一步提升,投资知识,长期的通商交流,一些阿拉伯人与泉州当地人通婚,将此地作为了自己的故乡。南宋末年,阿拉伯人蒲寿庚还凭借剿灭海盗有功,还出任了泉州市舶司司长一职。
泉州市舶司为宋元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南宋泉州市舶司的岁收入约占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除了阿拉伯人以外,波斯人,印度人,甚至是欧洲人,也和泉州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今天泉州之所以申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一时期打下的基础。因为之后到了明朝时期的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接连下令严禁交通外邦,形成了“太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泉州的海商贸易出现严重断层,难以为续。
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重新开放对外贸易时,全球贸易的格局与政府通商的目的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地理大发现让欧洲新兴的“海洋帝国”初露峥嵘,明朝政府希望从海外贸易中获取的东西也十分明确,那就是——白银。
纵使朝廷有各种限制政策,然而白花花的银子它不香吗?
明朝的海上白银贸易
#p#分页标题#e#1436年,原本限制白银交易的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降低各地上缴实物税(以粮食为主)的运输成本,允许以布匹、白银纳税,从此白银在社会流通中的比重明显加大,在很多官方记录或者明代小说里,“白银XX两”是经常出现的货币计量单位。
然而,明朝疆域内,银矿其实并不多,洪武十四年从元朝手中收复云南后,产量虽一度提高,但开采了一百多年,到1500年前后,银矿已成日益枯竭之势,而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对银元需求很大,这就成为了明朝开放国际贸易最直接的考量。
此时,正值欧洲人向西发现新大陆,向东找到通往印度、马六甲和中国的航线,于是真·大航海时代·“贸易全球服的玩家”数量大增。为了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欧洲人急需能用来购买丝绸等物质的货币,而中国人既不要黄金,也不要欧洲其他物品,只看得上白银(或者银币)。
恰好这时,欧洲人在美洲的“银都”波托西就找到了白银。
波托西银矿
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大银矿产地,波托西在全盛时期的产量独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这座因为银矿而兴起,被殖民者“切开血管”的城市,在殖民年代人口一度达15万。城中大量的西班牙人和本土印第安人在这个深处内陆高原的地方废寝忘食(以及被逼着废寝忘食)地开采银矿。
而开采出来的白银先送到墨西哥南部的阿卡普尔科;从此地去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从马尼拉来到明朝唯一指定通商口岸闽南漳州,用美洲白银交换中国的丝绸、布匹;原路返回美洲后,部分货物在美洲销售,换取波托西的白银,继续返程回亚洲交易,还有一部分则通过巴拿马地峡运往欧洲,供西班牙皇室装点他们的上流奢侈品社会。
《黎明之海》
当玩家们日后在《黎明之海》的港口之间从事贸易活动时,可以也尝试走一回海上丝绸之路,感受一下当年的全球贸易风潮。
然而,银矿终归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到了十七世纪上半叶,一直高产的墨西哥、秘鲁等美洲产银区终因过度开采,白银产量严重下降,加上西班牙国王菲力普四世改革国内社会风气,又下决心整治美洲新大陆、菲律宾、中国这个贸易路线上的严重腐败,导致西班牙人失去了购买力,明朝政府和商人也收不到白银了。
于是乎,乱世出英雄的时候到了。
郑芝龙——17世纪的中国海上贸易大佬
1604年,郑芝龙在泉州出生,很小的时候便跟随父亲去到葡萄牙人盘踞的澳门,1623年,他在澳门受洗,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欧洲人的历史书上从此便多了一个叫做尼古拉斯·一官(Nicholas Iquan)的中国海上枭雄。
郑芝龙的塑像
皈依天主教的第二年,郑芝龙跟随日本商人李旦出海经商,频繁往来于福建、台湾、澳门、马尼拉、日本,买卖越做越大。郑芝龙在日本长崎平户岛居住时,得到当地武士的赏识,对方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郑芝龙为妻。同年,新婚妻子为郑家诞下一名男婴,取名郑成功——一位日后在我国历史书上留下考试重点的伟大人物。
升级为父亲后不久,郑芝龙在福建沿海地区频繁开展武装贸易,说白了就是海盗活动,逐一吞并各国竞争对手。1628年,郑芝龙率领700余只战舰登陆占领厦门。明政府不但没有派兵围剿,反而就地招安郑芝龙,授予海防游击的头衔,然他负责海岸警备。
#p#分页标题#e#海盗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命官,从此郑芝龙名正言顺控制住了东海制海权,向每艘东海上航行的商船征收2000两白银的牌饷,有效期仅一年。还别嫌贵,因为只有挂出郑氏的旗帜,商人才能在海上安全航行,就连与日本做生意的荷兰人,也必须乖乖掏出钱来买郑家这个面子。
结语
在欧洲大举推进海洋事业,而明朝闭关收缩,唯一的海外贸易又大受打击的背景下,郑芝龙凭借个人能力组织海上力量,不仅有一套能对付欧洲殖民者的海上战法,从小在其身边长大的郑成功,也耳濡目染成为了一代海战名将,就连康熙后来使用的水军编制,也是在研究了郑家海战谋略的基础上成型的。可见在我国古代,完全有能力发展出像欧洲一样的海上贸易规模与海战军事实力,我辈也当以此为激励,繁荣当代海上丝绸之路。
《黎明之海》中的郑和宝船
投资说 » 此地无银三百两!聊聊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