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学习纸黄金理财白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刘遵义

  刘遵义,1944年12月出生于贵州遵义,籍贯广东潮州,后移居香港。他的外祖父是已故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刘遵义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特别是东亚经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被誉为世界级经济学大师。早在1966年,刘遵义已建立第一个中国计量经济模型,是东亚经济发展动力论点“流汗多于用脑”的最早提出者。

  2004年至2010年,刘遵义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现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现任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人履历

  1944年12月12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

  1964年刘遵义以优异成绩,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物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

  1969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

  1966年,刘遵义以代理助理教授的身份成为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的教师,

  1967年被提升为经济学助理教授,

  1973年晋升为副教授。

  1974年加入美国籍。

  1976年,只有短短10年教龄的刘遵义先生成为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的教授。

  1992年他被斯坦福大学授予第一个李国鼎(Kwoh-TingLi)发展经济学教授的名誉称号。

  1990年至1992年,刘遵义教授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副主任;

  1992年至1996年,为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开始,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他还是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和胡佛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

  1999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7年获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日本早稻田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2009年11月,获委任为中信资本的非执行董事。

  2010年7月1日任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的非执行副董事长

  2010年9月13日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主席

  2010年11月7日,任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人物职位

  Phi Beta Kappa和Tau Beta Pi会员、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会员、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海外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上海复旦大学校董会校董、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顾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谘询委员会委员、台北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他亦担任多项公职,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

  此外,他也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台湾远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暨独立董事、台湾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三、学术研究

  刘遵义教授治学严谨,知识面广。他涉猎经济学的大部分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产品和技术革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业化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东亚地区经济研究,其中包括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国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刘遵义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从教已30余年,他的教学专长主要在微观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方面。

  论中国经济

  “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中,‘流汗多于用脑’;而在新形势下,应加大‘用脑’的比重。”在2005年“汇丰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就中国经济增长源泉提出见解。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这很大程度依赖于巨大的有形资本投入。根据经济规律,仅靠有形资本驱动,可能无法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而适当加大无形资本的比重可能是应对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以往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市场构成了“流汗多于用脑”模式,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增加,传统的“流汗”模式已经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现状。在此情况下,加大无形资本的投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关数据显示,1985年中国通过第一个专利申请;而在当时,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早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砝码。刘教授建议,可以从增加科研经费、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出发,通过技术层面来增加产品的价值。

  刘遵义教授认为亚洲的经济问题要靠亚洲人自己解决。在1998年7月由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组织的“亚洲金融危机新动向及对中国经济深层次影响”高级座谈会上,他就日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刘遵义教授在对东南亚和中国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许多极为可行的政策性建议,在国际经济学界赢得了崇高的尊重。90年代初,他在《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东亚是否是一新的墨西哥》等论文中,首先提出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缺乏技术进步等问题,及对亚洲经济的可能影响,他的一些假说在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得到了证实。2000年,他就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的问题发表了务实、新锐的看法。他说,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对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坏处,只要政府不让他挣垄断的钱。即使WTO不来,中国企业也会形成激烈的淘汰,不要把这笔账单独地算在WTO或外国公司身上。他还说,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和机会,中国应尽快抓住并利用它,才有可能跳跃式发展,并跨越一些传统的发展阶段。刘遵义认为加入WTO之后,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宏观经济管理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应特别关注“二率”,即保持一个低水平但大于零的真实利率、一个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一个稳定的利率。由于利率、利率和目标通胀率都不能单独决定,所以,为了达到“二率”的“两低一稳定”目标,中国经济需要一个整体的政策设计。

  四、著作成就

  刘遵义教授著有多本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农民的教育和农场的效率》(与DeanT.Jamison合作);《发展的模式:韩国和台湾经济增长的比较》;《21世纪的中国经济:计量经济方法》。此外,他还有140多篇的文章发表在各类专业杂志和报刊上。其中,近期的代表作有:《用新的生产函数反映世界农业技术的变化》(与P.A.Yotopoulos合作)载《发展经济学杂志》1989年;《战后美国消费和储蓄的分析》(与M.J.Boskin合作)载《美国经济评论》;《五国集团战后经济增长:新的分析》(与M.J.Boskin合作)。

  五、学术活动

  刘遵义教授还参加了大量的学术活动。他是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的会员,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计量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会员,美国收入和财富研究讨论会成员,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海外成员,美国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理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理事。他还担任许多专业经济学杂志的编委。

  近十多年来,刘遵义教授在中国参加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并同政府机构有广泛的合作关系。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汕头大学等单位的荣誉教授。1982年7月刘遵义教授被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第14届院士。近年来,他作为“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合作研究,并是该所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成员[1]。

  六、国际职务

  刘遵义教授还在国际、政府机构和商业界担任过许多职务。如他曾是美国能源部、美国联邦储备金监察小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兰德(RAND)公司、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美国花旗银行、中国银行和其他大量公共和私人机构的顾问,同时还是美国加州政府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从1979年至1985年,刘遵义教授担任加利福尼亚州银行的行长,并是执行委员会的成员;1987年至1988年,为财产公平委员会(PropertyResourcesEquityTrust)的主任;1989年至1992年,先期为斯坦福大学投资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后又为斯坦福大学财政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从1998年开始,刘遵义教授担任中国台湾基金公司的主管。

  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2010年9月10日,刘遵义出任了主权基金中投在境外第一家分公司中投香港分公司董事长。

标签:

投资说 » 刘遵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