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会经常出现储蓄率一词,那么储蓄率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是怎么算的,储蓄率过高或者过低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储蓄率怎么算

储蓄率指的是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总储蓄率指某一时期内全国居民储蓄的增加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总储蓄率=(本期储蓄总额-基期储蓄总额)/本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额)*100%。

而个人储蓄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居民个人新增储蓄存款与手持现金占个人货币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新增额/同期个人货币收入总额*100%。各省的储蓄率可以用银行本年度新增储蓄额÷统计年鉴中各省人均可支配是收入×人口数量。

储蓄率统计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储户储蓄增加额占其收入比率的统计,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储蓄水平的指标,总储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在资源,总储蓄率则反映社会的积累水平。

目前储蓄率持续居高,造成其原因也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口负担轻,经济剩余比例大;二是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所以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第三就是社会保障不充分与预期不稳定,诱导居民通过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

高储蓄率是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还是应该逐步降低当前过高的储蓄率,优化消费金融环境,提高居民生活保障,让他们敢于消费、主动消费。

猜你喜欢:
  • 热门书籍排行榜(男人受益一生的书排名)
  • 欠信用卡死了还用还吗
  • 股票涨停后第二天应该怎么办
  • 来分期提额技巧是什么
  • 冰箱加氟口在哪个位置
  • 模拟经营单机游戏(模拟经营开店的游戏)
  • 陕西榆林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 贷款逾期一个月会怎样,有以下八种影响
  • 贷款都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材料
  • 房贷二十万二十年月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