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武汉4月28日讯(记者 郭文培)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中药产业是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决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素。新时代,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还需要打通哪些“堵点”?4月27-28日,以“十年耕耘,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未来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征途中,优质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目标,要全链条提升药材质量。
第十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中药材质量迈上新台阶,合格率从64%提升至98%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名誉主席王国强致辞表示,“十四五”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步入了快车道。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认知的新变化和对中医药需求的新增长,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迭代更新,以及基因组育种、生物防控、药用植物生态种植、药用动物驯养等中药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这些都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行业内必须全面了解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准确把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深入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律。
开幕式上,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编撰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全书共分为八章,对中药材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全方面剖析。《蓝皮书》指出:目前,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中药材领域在规范化基地建设,以及野生培育、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体现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理念,已受到业界与社会普遍认同。全国已拥有一批生产规范的现代化中药企业,中药材作为中药的源头受到特别重视,部分企业实现了中药生产的全链条现代化、智能化。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优质中药材又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理事长张伯礼介绍,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质量是一大亮点。他说:“我们抓主力主员、抓规范化栽培、抓合理炮制、抓科学仓储和物流,通过十年的耕耘努力,在政府监督指导下,在各大院所科技支撑下,在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下,中药材质量逐步在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数据显示,中药材的合格率已从十几年前的64%提升为98%,药材质量在显著提升,让老百姓用上安全药、放心药接近实现。”
据了解,早在2013年,张伯礼院士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共同倡议发起了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以引导推进道地品种规范化、规模化、现代中药农业企业的建设为重要内容。
品质为要,全链条提升药材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中药材产业发展在获得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为此,针对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进行建言。
在张伯礼院士看来,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科技技术薄弱、农业机械化低、中药农户水平参差、药材流通难等方面。“种粮食有补贴、养鱼业有补贴,但种药材没补贴,不但没有补贴也不能优质优价。所以我倡导优质优价、优质优先,让药农享受和粮农一样的补助。”为此,张伯礼院士建议,高质量发展从全链条发力。一方面,规范化种植,保障药材道地性;另一方面,在流通方面,践行优质优价理念,实行道地药材政府专卖。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表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具体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药材种植中,要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二是如何做好药材趁鲜清洗及切制。三是如何探索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四是如何快速培育出一批中医药大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周杰则认为,高质量发展有三个关键。一是要保障中药资源,提升中药质量;二是要把握政策机遇,优化产业布局;三是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化机理阐释。
针对高质量发展,王国强提出,行业需要形成三方面共识。其一,标准引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深入学习国家有关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法规,加强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提高中药材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实用性,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二,质量为本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积极推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管理,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有效、稳定,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其三,创新发展是产业繁荣的源动力。要深入挖掘中药材的科技创新潜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据了解,第十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硏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办,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信中药集团承办。
【责任编辑:张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