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抗日英雄有哪些
1、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早年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2、赵敬夫,原名叫白长岭,1916年出生,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1930年,他考入桦川中学,校址佳木斯。在学校,他结识了地下党员唐瑶圊和进步教师张耕野。
1935年,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经张耕野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赵敬夫被任命为三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了极其艰苦阶段。赵敬夫于1940年7月26日,掩护抗联总指挥部突围时中弹牺牲,时年24岁。
3、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4、赵尚志,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5、冷云,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两年后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
成为抗联战士的冷云曾经负责队伍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后来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冷云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10月上旬,部队经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但日伪军千余人跟踪而至。
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就在她们将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在冷云率领下,她们一齐向敌人开火。此刻,日伪军一面以火力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面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当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八人集体投江,壮烈牺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马占山
百度百科-赵敬夫
百度百科-杨靖宇
百度百科-赵尚志
百度百科-冷云
阳曲王朱钟鍑:明代宗室败类,靠贿赂刘瑾复爵,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言: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明朝庆王府宗室郡王安化王朱寘鐇,在指挥何锦、周昂、丁广等人的协助之下在宁夏发动叛乱。镇守宁夏太监李增,少监邓广,总兵官姜汉,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少卿周东等全部遇难,一时之间朝野为之震动。虽然朱寘鐇之乱在朝廷大军到达之前,就被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仇钺用计平定。但这场叛乱带来的冲击波,却击倒了当时大明最有权势的太监刘瑾。
倒台以后的刘太监,遭到了文官集团的疯狂清算。刘瑾本人在8月15日被捕下狱,十天后即遭凌迟三日处死。10月6日,刘瑾年仅10岁的侄孙刘二汉也被斩首处决。10月16日,刘瑾的死党吏部尚书张彩遭处决、锦衣卫指挥同知,理北镇抚司事石文义被凌迟。在如此大规模的反扑面前,刘瑾主导的新政被全部废除,此前在其手中得到好处的官员乃至宗室均被一一清算。而在其中,有一位山西晋王府的宗室阳曲王朱钟鍑,在重新恢复王位四年之后,又被再一次打入深渊。
首封阳曲王朱美垙(音[guāng]),生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四月。是追封晋定王朱济熺第三子,晋恭王朱棡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作为大明最强大的宗藩晋王一脉的嫡系子孙,朱美垙本应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是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时任晋王朱济熺被永乐皇帝朱棣削去爵位,废为庶人。朱棣虽是朱济熺的亲四叔,也是朱美垙的叔祖父,但是素来和晋王府不和。朱济熺被废之后,其三弟朱济璜获封晋王。这位新晋王暴虐狠毒,对已经被勒令圈禁于晋恭王朱棡坟园的朱济熺父子仍然大加凌虐,连每天的基本饮食都不能得到保证。想来彼时的朱美垙,也是跟着父亲一起受了不少苦。
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一直持续了近十年,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突然善心大发,将朱济熺父子放出牢笼。虽然朱济熺没有恢复晋王的爵位,朱棣却封其长子朱美圭为平阳王,父子一起迁往平阳(今山西临汾)居住。永乐皇帝驾崩后,继位的是仁宗朱高炽。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即去世,继位的是宣宗朱瞻基。
朝堂上的皇帝走马灯似的换人,朱济熺父子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洪熙元年十二月,朱美垙被封为镇国将军,有了自己的岁禄。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22岁的镇国将军娶平阳卫指挥桂德孙女桂氏为夫人。此时晋王朱济璜因谋反被废为庶人,但是宣宗朱瞻基却仍然无意把王位归还给朱济熺,可见朝廷对这位前晋王忌惮之深。
宣德十年正月初四日,宣宗朱瞻基驾崩,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巧合的是就在宣宗死后不久,前晋王朱济熺也突然去世。二月,平阳王朱美圭被复封为晋王,重新返回太原晋王府中居住。但由于朱济熺的坟园仍在平阳,晋王朱美圭提出由几个弟弟留在平阳居住以便祭祀,得到了朝廷的允许。
在朱美圭升任晋王之后,包括朱美垙在内的这些镇国将军按理也应进封郡王。但直到正统二年,朝廷才派行在工部左侍郎李庸和礼科给事中刘海作为正副使,册封诸镇国将军为王。其中朱美垙被封为阳曲王,是为晋藩阳曲国的始祖。
朱美垙并非朱济熺嫡子,在他居住在平阳之时,其生母孙氏带着年幼的临泉王朱美塎随晋王朱美圭一起迁居太原。正统十四年三月孙氏去世,阳曲王得到消息后悲痛异常,请朝廷请求前往太原为生母送丧。明朝虽然对宗室出城有严格规定,但阳曲王孝心可嘉,英宗朱祁镇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结果这位阳曲王好巧不巧地碰上了瓦剌犯境以及此后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当时山西明军自顾不暇,自然也没人愿意保护朱美垙从平阳前往太原。等到事态逐渐平静以后,已经是景泰二年了,皇帝也换成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于是阳曲王再次上奏朝廷请求前往太原祭祀,但此时孙氏早已入葬,朱祁钰认为已无必要跑这么一趟,拒绝了朱美垙的要求。
晋王一脉的生育能力放在整个明朝宗室之中都属于出类拔萃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庆成王朱奇浈就有子女近百人。实际上阳曲王朱美垙不显山不露水地也起码生了二十五个儿子,甚至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八月去世后,还在九月得了一个遗腹子。朱美垙终年72岁,谥曰荣靖。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九月,阳曲荣靖王庶长子朱钟鍑袭封阳曲王,夫人侯氏进封阳曲王妃。朱钟鍑做了不到四年的阳曲王,就在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的时候被废为庶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老阳曲王朱美垙生了那么多孩子,说明整个王府的风气都是不怎么样的。果然在荣靖王去世后,府中矛盾接连爆发。首先是朱美垙的妾室武氏竟然拿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孩子来向朝廷请名食禄,这在明朝是极其严重的大罪,叫 "混乱宗支" 。其次阳曲王朱钟鍑则霸占了父王留所年轻貌美的妾室,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至于王妃侯氏也非善类,被查出 "纵宫人淫乱" ,至于是否涉及王妃本人,就只能为尊者讳了。正妃不像样,朱钟鍑的妾室也有样学样,其夫人邓氏也被发现与道士张德山私通。同时朱钟鍑的妹妹房山县主和仪宾王镗起了争执后,竟然被夫君逼死。
所以当阳曲王府如此多的丑闻捅到成化皇帝朱见深御前的时候,终于引来了龙颜大怒。最终阳曲王府遭到了近乎灭顶之灾,朝廷判决如下:
阳曲王朱钟鍑降庶人,阳曲王妃侯氏革封号,收其冠服册命。被霸占的荣靖王妾室赐自尽,所生之随朱钟鍑同住,不得请名请封。 "混乱宗支" 的荣靖王妾室武氏赐自尽,同谋者绞死。夫人邓氏自缢死,奸夫张德山坐斩。仪宾王镗革职。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朱钟鍑的生母彭氏再次向朝廷乞求恢复朱钟鍑的冠带。此时的皇帝已经换成了朱见深的儿子孝宗朱佑樘,他对于阳曲王之母胡搅蛮缠的行为非常不满,予以了严厉的斥责。
孝宗死后,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明武宗为了对抗文官,将太监刘瑾推到前台主导改革。当时看到机会的彭氏通过对刘瑾行贿,成功地在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让朱钟鍑恢复了阳曲王的爵位,此时距离他被废为庶人,已经过去了24年。朱钟鍑虽然无耻,可是彭氏爱子之心之坚毅,还是令人叹服。
可惜好景不长,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朱钟鍑的噩运再次来临。十一月,礼部提出朱钟鍑属于 "夤缘奏复原爵" ,应该予以查革。随即在十二月举行的廷议之中,礼部和五府六部的大臣一致认为阳曲王之所以能恢复爵位,是刘瑾 "变成 法示 私恩" ,必须予以革除。最终武宗做出裁决:
结语: 从辈分上来说,朱钟鍑和武宗的曾祖父英宗朱祁镇相同,是皇帝的曾叔祖。就因为当年的错事,被一个晚辈称为"情罪深重",可怜可叹。最终朱钟鍑死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在第二次被废后又做了13年的庶人。当年他若是能管住自己的裤裆,这40多年的郡王生活不香么?
上文说到老阳曲王子嗣众多,而在朱钟鍑出事之后,整个王府的风气倒为之一变。孝宗年间山西平阳府知府张文佐奏称阳曲王府辅国将军朱奇浑孝行可嘉,事情得到核实之后,武宗皇帝赐书对其进行褒奖。朱奇浑是朱钟鍑弟弟镇国将军朱钟锳的儿子。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三部铃铛记中铁铃儿谁演的?
杨若兮
““铁铃儿”扮演者是杨若兮 别 名:兮兮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渝中区 出生日期:1980年12月26日 职 业:影视演员 经纪公司:星浪潮明星经纪公司 代表作品:《杨三姐告状》、《布衣天子》、《康熙微服私访记》、《福星高照猪八戒》 若兮平生:小时候,杨若兮就喜欢表演,因为体质弱...”
《康熙微服私访记3》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603n 提取码:603n
仁怀市第三中学2004校长是谁
1.王运仲
2.仁怀市人民政府仁怀市人民武装部关于调整充实仁怀市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仁怀市人民政府仁怀市人民武装部关于调整充实仁怀市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是2007年8月6日仁怀市人民政府、仁怀市人民武装部发布的文件。
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 二〇〇七年八月六日
发布单位 仁怀市人民政府
正文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武装部、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驻仁武警部队:
为确保我市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遵照《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要求和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高级中学学生军训试点工作的实际,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调整充实仁怀市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后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何 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梁建林(市人民武装部部长)
成 员:龙文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黄泽凯(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
胡德奎(市教育局局长)
王忠祥(市人武部副部长)
罗英祥(市人武部政工科长)
张德山(市教育局副局长)
胡洪强(市教育局业务科长)
熊禄林(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干部)
赵兴建(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白 东(市武警中队队长)
魏 华(市武警茅台酒厂中队队长)
张政杰(市人武部军事科参谋)
叶 盛(市人武部政工科干事)
李仕灿(仁怀一中校长)
王运仲(仁怀三中校长)
秦碧野(仁怀四中校长)
谢 友(仁怀酒都高级中学校长)
张 鹂(仁怀职培中心主任)
罗载森(仁怀育英学校校长)
苏贵文(仁怀文化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武部军事科,具体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实施,由王忠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胡德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〇〇七年八月六日
3.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中国最早的凝固汽油弹
中国最早的凝固汽油弹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铁蛋”,也叫“铁蛋炸弹”。铁蛋是一种简单的凝固汽油弹,由一个铁壳和一个炸药填充而成,外壳由铁制成,内部填充有炸药,外部有一个手柄,可以用来投掷。铁蛋炸弹的研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研制者是中国的科学家、军事家、技术家和工程师们,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有限的资源,研制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凝固汽油弹,以便抵抗日军的进攻。铁蛋炸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抵抗更加有力,有效地减少了日军的伤亡,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进贵州省森林村寨-大竹
以前,常听文友、摄友和同事谈起大竹,无一不赞叹其森林覆盖率高、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和人文环境好,是天然氧吧,也是人们休生养性、陶冶情操、避暑纳凉的天堂。
资料显示:贵州省务川县大竹村海拔高1000多米,地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居住着700多户3600余人,全村森林面积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6%,其中葵花松有近2万亩、茶叶3500余亩、刺竹4000余亩。
听人们说的这么好,资料看起来也很吸引人,心里不免有想去看一看的冲动。5月27日,终于成行。
早上9点,我们坐了40多分钟的车,终于来到了到黄都和丝棉岔路口,驾驶员指着通向丝棉的盘山公路说:“这条路上翻平就是大竹了,你看公路两边的山上,到处都是几十年份的葵花松。”
上到山顶,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左边的指示牌上写着丝棉,右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大竹,大竹这个指示牌,指的是大竹自然村寨,也就是现在大竹村的核心区域。
到大竹自然村寨的大路两边的山都不算高,每座山都是整整齐齐的树木,这些树木主要有松、杉,山脚少量的民房、田地以及入户公路,在林中若隐若现。
沿着右边的公路,我们每逢岔路就向右行,沿着弯曲的水泥路,穿过一片又一片茂密的森林,终于来到了大竹自然村寨。寨门是一个高大的石围墙,上面挂着“大竹”两个古色古香的大字。
大竹自然村寨当地人称大竹园,在一座大山上,长宽有约2公里,四周高是间低,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清朝雍正时期,张氏祖上开始在这里安居乐业。
如今,大竹自然村寨共有60多户,分别住在千口湾和石井两个小地名,中间间隔人个小山棱,多数是张家人,只有几户聂、王、何等姓氏,每一幢房屋都在树木的怀抱中,除了乡村特有的家禽声,偶有风拂过树梢传出沙沙声外,极为幽静。
寨子四周古树参天、林木葱郁;最中间是一个山塘,大竹人称为:千口塘。以千口塘为界,东边是村寨,西边是张氏祠堂和少量的土地,千口塘的周边有一些柏香古树,不管远观还是近看,大竹自然村寨都是一个林中村寨。
虽然是夏天,但由于这里海拔较高,空气清新,微风轻佛,站在寨子的路边,那种沁入心脾的灵秀,让人感觉俗事烦恼随风去,心灵一片宁静。
大竹自然村寨张氏第17代传人张问和介绍,这些树大部份是自然生长,群众选择性地保留下来的树木,也有的是群众把其他杂树砍后补植的。
从张氏族普上看,张氏从清朝雍正时期到现在已有20代人800多户,大部份都因住不下而搬迁出去,大竹自然村寨居住的只有60余户。
大竹自然村寨的房子都是木房,最早的有160年份,最近的30年份,典型的黔北民居风格,大部份为四立三间房,许多房子堂屋的大门外都有一个60公分左右的纱耳门,也叫纱龙门。
有一处房屋建于清朝的长五间,前后及左边均有大朝门,门是用非常厚重的木质材料做成的,两边配备有厢房和跑马厅。堂屋里供奉的是祖先神龛,房屋的板壁上雕刻有镂空的形态各异的窗花,堂屋板壁上刻有“福禄寿禧”等字样。雕刻手法细腻,窗雕构图精美,想象奇特,很有 历史 厚重感。
这里的人追求“和合”文化,爱护生态,崇尚自然,这一点可以不但可以从几栋有110年的木房上画的“和”“为”“贵”几个大字以及旁边的各种花草画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张氏宗祠里面立于清朝宣统二年的“同参化育”石碑上的内容可以看出。
来到张氏宗祠,我们终于看到了“同参化育”这块石碑,细细辩认,上面的内容还算清晰:
人们常说:做人要遵守道义,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大家共同期待乡里相亲仁义之风,以义邻居,以仁相让,大家同心同德是邻居的造化。如果不遵守家法而犯错误的人,犯小错误则受到惩罚,犯大错误则禀公追究。
1.参加商议事理不明而犯口角,族中不会追究,但是好斗、占强的人罚款伍仟文钱;
2.放火烧山林的人,要接受罚款十二千文;
3.卖柴的人,无论是自己的山林,还是别人的山林,都不许卖;
4.放牛放马害人家禾苗,秧子一窝,罚款三文钱;苞谷一窝,罚款四文钱。罚款应交入祠堂不许私归;
5.举报或抓住盗窃田间的稻谷,山上的粮食蔬菜的人,奖钱五百文,盗窃的人将被捆入祠堂追究、惩治;
6.剐树皮的人,将被罚款两千文钱;
7.砍伐自己的山林烧火焰,该山林将被充入祠堂作为集体的山林。
以上几条族人要严格遵守,大家要清除山林里面的杂草,森林才能长得茂盛,子孙世代要沿袭下去,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山更绿,成为礼仁之乡是我们众望所归。
团 首:张明珍
族 长:张光暄
见证人:张元珍 张行珍 张寿山 张衡山 张德山
清朝宣统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立
碑文上写着多个有关家族管理的内容,其中有四条与保护山林相关:“对于放火烧山林者,罚钱十二千文;卖柴不论已林与人之山场,概不允卖,倘若故犯罚钱六千文;割树皮犯之此罚办二千文;砍伐荒山烧火焰,此即归此业充入祠堂以为观山。”
张问和告诉我们,立这块碑的是张氏十二代族人,如今过去了110年,张氏族人一直按照遵守祖上定下的公约,保护森林,才有现在的生态环境。
在村民心中,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会在大年三十、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里,祭拜树神,祈祷平安。
张家祠堂旁边的枫香树胸径约1.5米,十分粗壮,是棵参天大树,树龄上千年,上面挂着红布。张问和说,这就是他们的树神,每次祭拜,他们都会带上刀头肉、三炷香、四杯酒、糖果等,而这个仪式是每家每户自发的。
在与张问和闲聊中得知,现在全村的树木主要是杉和松是有原因的。20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竹乡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要求大练钢铁,组织全乡劳动力砍柴炼钢,当地山上的杂树全被砍光了,只有杉、松、柏这几种重要的木材得以保护下来,看到到处都光凸凸的山头,村民们很是心疼,于是大家主动到山上采集松籽,种在那些被砍的山上。
“松树不好栽,都是用松子埋在土里,让他自已长。”70余岁的老党员张仁礼说,虽然当时他还小,但对种松树的事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是大集体,秋冬活路少,家家户户都去采松籽、埋松籽,连续干了几年。
由于从民国时期起,张氏族人就一直有人在乡里或村里任职,并一直在乡里或村里不断宣传张氏族人的“同川化育”理念,并出台管理办法,保护森林环境,要求各组村民轮流照看,发现有人砍伐树木或牲口踩踏树苗,都要向乡政府举报,从而带动了全乡林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山林土地下放到一家一户,大家都要干自己的活,没时间来管护自己的山林,乡里就出台规定,每年每户出资10元钱,由寨里请人专职管护森林。
110年来,在张氏族人的带领下,经过不断的“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如今全村已有3.1万亩,其中松树就有近2万亩,大竹村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森林村寨”、“贵州葵花松母种采摘基地”荣誉称号。
在张问和的带领下,我们还看到了话多挂牌松、柏、杉、楠木古树,胸径1米以上的有几千棵。张问和说,葵花松也叫海南五针松,是松科松属的植物,所产松子可食用,香脆可口,每年的国庆节前后,葵花松子采收季节,就有外地人来收购,30元1斤的松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除了松子外,大竹的林业经济收入还有刺竹笋、茶叶等。
当天,我们还在一栋160多年的房子的堂屋中,看到了其香火上的“太阳”图案,据说这是张氏族人张大学修的,仅雕刻香火图案,他请雕刻师雕了三年,设计有“太阳”、“三羊开泰”、“双凤朝阳”等图案。
张大学的弟弟张大贤,住在张大学房子的对门几十米处,看到哥哥刻的这些图案很好,也请一名雕刻师到家中,在香火上雕刻了月亮为图案。但后来因房屋被烧毁,现已不存在。
在一栋民居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块“永障珂乡”匾牌,这是民国十二年,县知府何苇亲赠的。据说民国年间,大竹自然村寨曾是大竹乡公所所在地,十二氏祖张德山任保董,工作十分出色,深受人们的拥护,同时,也得到上级的器重,县知府何苇亲赠匾牌,至今仍在张显书家堂屋陈列着。
大竹一日游,感触颇深,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景色优美,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宣国祥 王峰摄影报道)
1698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