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指什么?

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其实并非是贬义词,他指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各个学术学科的划分,其中三教指的就是当时存在最广泛的三个派别,或者说是三种信仰,这就是当时占据社会主流的:道家、儒家和佛家。

三教是哪三教?

“儒教”又被读书人称之为“圣教”、“孔教”,他们的祖师爷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孔子,在儒家其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价值观在于一个“仁”字,因此儒家也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话语来警戒君王,其目的就是要君王推行仁政。

而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其内在的“忠孝文化”。

对于君王来说,“忠孝文化”的传播利于君主教化百姓,在古代人的观念里,孝顺父母和忠君爱国是大节,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又谈何为人处事,谈何造福百姓呢?

也因此在汉代的时候,孝顺父母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考核标准,汉朝选拔官员的机制“察举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举孝廉”,可以说在古代这样的大孝子是很吃香的,因此《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

不过这套制度在后期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也脱离了他的初衷,而有些官员在选拔官员的时候也过于注重这一点,并未注重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让选拔上来的官员往往是德不配位,所以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开始逐渐成为了世家大族逐利的工具。

在“三教”之中,孔教的人数最多,信仰者也是最多,天底下的读书人几乎全是孔教门徒。

“道教”也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主旨就是“无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将他同道教供奉的始祖“太上老君”联系起来,认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本人。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等终极目标,同时道认为万事万物也有其规律发展,应该要遵循“道”的法则。

历史上,道家是仅次于儒家的又一大流派,在战国时期,道家的治国思想在当时也是主流,可无论是“道”还是“儒”皆不能用于乱世之中,不过在汉朝前期,道家的“无为”思想一度和儒家分庭抗礼,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才开始冒头。

吕后、薄太后以及窦太后都是“无为而治”的倡导者: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国家自有他的法度,法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而臣民只需要遵守法律。

老子也曾经说过: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以无为并非是无为,万事万物皆有规律,“道”也一样。

“无为而治”就是遵循“道”的规律让“无为而治”变成“有为治之”,在汉初的时候这种思想一度代替儒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而佛教是汉朝时期进入中国的,它的思想主旨是“觉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当而佛学之中的一些观点被当时的士子认为很符合玄学的思想主旨,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被推崇了起来。

而在北方,当年石勒逐鹿中原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的帮助,后来石勒为了报答佛图澄在背后的出谋划策,开始在北方大兴佛教,由此佛教在这之后逐步成为了“三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教,“南朝四百八十寺”说明了佛教在南朝的兴盛。

九流是哪九流?

而所谓的“九流”其实在一开始也并非说的“下九流”的意思,而是在“三教”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几种学派而已,其对应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9家主要的主流思想:

这其中就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以及农家。

这几种学说在当时很有市场,因为有几种学说又是从儒家和道家之中衍生出来的,比如法家就是儒家弟子子夏而脱胎换骨的,阴阳家又是脱胎道家,因此就把九流从属于“三教”之后,有了“三教九流”之说。

三教九流成为了阶层的代名词

本来“三教九流”之说并无任何褒贬含义,一开始只是先秦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一个并无任何的词汇就被用作了“贬义词”,明清时期是小说的巅峰期,而当时的小说家们就将那些从事低下行业的人称之为“三教九流”,久而久之这个“三教九流”成为了一个不好的词汇。

在这之后,人们又将古代的二十七个职业划分为三个等级,有“上九流”、“中九流”以及“下九流”的说法:

这其中“上九流”指的就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包含: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久而久之,九流就成为了上中下三种人的代指,在古代阶层分明的时代他们把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其中下九流占得群体最多,可是却又是最悲催的,殊不知这只是一群为了活下去出来讨生活的人。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七略》。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在《七略》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教。

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教九流

什么是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是什么

1、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是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加上杂家,一共九家。统称“三教九流”。

2、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孟,倡导人与人之间、君与民之间要仁爱。儒家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4、道家代表是老庄,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5、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6、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

7、法家代表是商鞅和韩非子,倡导严刑峻法;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8、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9、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谓是“独步天下”。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依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治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治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10、墨家代表是墨子,反对战争,主张爱人如己。与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11、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主题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可惜自独尊儒术后,墨家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几近绝迹,清末民初才又被学者研究发现。

12、九流: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小说家闲事娱乐,在古时只有“不学无术”,不具有功名家业,不耕不织的人,才会钻研。以此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于阿谀奉承。而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故而被认为“不入流”。

13、三教九流新说

传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备注:属于现在神话小说里说的。

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汉朝时,规定商人必须入市籍,且不允许穿丝织品的衣服,不允许作官。晋朝时,规定商人必须穿一黑一白两只鞋,头上戴的帽子上,要写清楚自己贩卖的商品的名称,其实是对人的身份的一种侮辱。唐朝明朝时,虽然允许农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许商人穿丝织品的衣服,并规定不许穿红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见,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其实在这个人人平等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的。

什么是“三教九流”?

一、宗教和学术意义上的“九流”是对中国古代九个学术流派的统称:

1、儒家:仁义礼智信,提倡仁政,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大道无为,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

3、墨家:兼爱和非攻,代表人物是墨子、孟胜

4、法家:倡法制,代表人物是管仲、韩非子、李斯、李悝、商鞅、申不害

5、名家:擅长论辩,代表人物是邓析、宋钘、惠施

6、杂家:顾名思义,取诸子百家,多有涉猎。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刘安

7、农家:以神农为祖师,劝耕桑,足衣食,代表人物是许行

8、纵横家:或连横或合纵,纵横捭阖,代表人物是张仪、公孙衍、苏秦

9、阴阳家:阴阳五行,代表人物是邹衍

二、“九流”也是中国古时社会人群划分方法,和社会阶层的高低贵贱联系起来,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1、上九流:官、士、农、工、商,属于有正儿八经职业的、人数最多的阶层。

2、中九流:有一技之长的阶层,比如医生、相命、丹青、琴棋等等。

3、下九流:不耕不织、无功名、坑蒙拐骗、被人看不起的阶层,也就是底层服务性行业,比如: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扩展资料:

“三教九流”的原本意思与现实含义: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指的是什么人都有,往往是个贬义词,但其实,“三教九流”原本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宗教和学术的不同流派。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传说的加工、文学作品的演义等,它逐渐成为一个贬义词,其意义就是: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工作也分高低贵。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转变观念,也倡导人人平等,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合乎法律规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过,倡导是一回事,真正做到又是一回事,要真尊重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城市里的农民工、环卫工人等等。

170509

猜你喜欢:
  • 为什么我一直在劝普通人不要买股票、不要炒股呢?
  • 网上说的印度小白盒是啥?
  •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集团:突破传统,迎接挑战)
  • 舍线腾空形态的操作要点 舍线腾空形态的定义
  • 什么水果清热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