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黎雨辰 北京报道

春意渐近,量化私募机构近期“大动作”不断。

或许是未雨绸缪,又或是新机遇面前的乐观信号,兔年伊始,几家百亿私募接连招贤纳士,为抢夺顶尖人才开出丰厚待遇。进入二月,先后又有稳博投资、千宜投资跃入百亿量化私募行列,百亿量化私募队伍重返30家。

业绩方面,量化私募基金产品的春季成绩单也十分亮眼。据私募排排网2月3日统计,近一个月来,百亿量化多头策略私募基金以5.49%的平均收益,在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表现居首。

指数的推出、科技赋能、策略迭代、监管完善……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量化投资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攀升。在2022年的震荡行情中,多只量化基金业绩展现出较强抗跌性,成为A股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3年经济面回稳之下,量化策略运行环境又是否占优?

粮草先行

元宵节还未过去,几家量化私募便不约而同地发起了“英雄帖”。

没有领导,没有具体KPI、不用打卡、不用称呼“总”、“您”,鼓励员工独立、张扬的个性,鼓励大家反驳其观点……1月29日,慎知资产投资经理余海丰亲自下场,在个人公众号为公司的交易、IT、财富管理、综合运营等多个岗位招贤纳士,并对公司管理模式宣扬有加。

“在我们这样一个流动性非常大的行业,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员工,才是老板‘讨好’和绑定的对象,而不是相反。”余海丰在评论区进一步表示。

无独有偶,此后数日内,希瓦资产、通怡投资等一众私募也接连发出招聘通告,抱团招兵买马。

放眼招聘平台,头部量化私募的招聘同样在持续。一月上旬曾因员工个人捐赠1.38亿元的新闻引爆热搜的幻方量化,其官网当前显示招聘深度学习研究员、量化策略研究员、资深开发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等,策略和开发岗位均标记有“急聘”字样。

不过也有多位私募从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从身边的员工数量情况来看,其自身所在机构近期并未有很明显的新入职趋势。

“感觉最近招聘人数一直都比较稳定,”沪上一私募量化研究员告诉记者,“可能和主观相比,量化本来就不是那么‘吃市场’,所以市场好一点、坏一点对招人没什么大影响。”

深圳一百亿私募人士则表示,其所在机构暂时并不会大举扩张团队规模。“发布招聘信息也不意味着必须在短期快速招够人数,还是要看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公司能不能相互认可也很关键。”

纵然早已不再如十年前小众和神秘,量化投资仍是个“小而美”的圈子。高端的技术型运作逻辑,让合适人才的招纳很难成于朝夕,而是更多需要管理人长线备战。

但难以否认的是,随着行业竞争的深入,私募对顶尖量化人才的争夺正水涨船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众多私募量化岗位招聘信息发现,扎实的数理统计能力和编程能力是从事量化策略研究的基础。而在熟悉Python/C++及Linux系统基础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相关项目经验往往成为应聘者的加分项。

“对金融数据的挖掘属于有限样本内的统计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学习的自反馈和修正往往不够,因此人工寻找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白鹭资管投资总监张晨樱在近期路演中指出,“如今人们更追求前沿和复杂算法的运用,就更要考虑到人才的储备,以及人对机器学习应用的经验,如参数的调整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非常专注人才招聘的原因之一。”

从官网介绍来看,白鹭资管现有团队履历光鲜,其中不乏全国奥赛一等奖、全美数学竞赛特等奖得主,沃顿商学院、哥大,华尔街对冲基金、高盛资深分析师,蚂蚁金服、华为等机器学习专家等。尽管如此,公司的一些核心岗位当前仍是持续招聘状态。

“(基金的人才流动)主要还是看业务需求。”一位金融人才管理咨询公司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去年可能就是需要领军人才主打变革,或者培养新人以备行情起来。今年整体需求应该都会再恢复。”

波动前行

利用数理模型分析市场变化,以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的方式做出投资预判,从而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更稳定的收益机会——相较于欧美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量化策略在中国起步虽晚,却画出了一条陡峭而亮丽的成长曲线。

2010年被广泛认为是国内量化投资的元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让算法为做空市场提供策略成为可能。随着2015年中证500股指期货的上市,量化操作拥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量化基金产品也逐步走到聚光灯下。

对西方经验的学习追赶和计算机技术的加持,则让量化投资在国内快速进入新时代。随着机器学习等算法快速发展,量化投资和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一批模型从传统多因子线性组合转到非线性模型的运用。走出单一的基本面分析后,中、高频策略的占比也在量化策略中不断提升。

其中,私募管理人又凭借其交易灵活性,在基金市场中率先乘上了量化的东风。

2017-2021年,私募量化投资规模始终维持着正向加速度。中基协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量化私募基金合计发行总量为3236只,但在2021年末,这一数量达到了16850,相对应基金规模则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91.5%,分别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规模的21.9%和17.1%。

2021被称作量化大年,也是百亿私募机构数量达到百家的“双百”之年。其中百亿量化私募25家,占据四分之一的位置。在产品发行数量上,量化基金在2021年也首次突破万只关口,发行量达10430只。

量化私募的从业者规模随之迎来了扩张期。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约6.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量化类规模约1.5万亿元,占比约24.8%。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21年末,百亿私募量化投资基金管理人已有23家,在前十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占有5席。

2022年震荡行情中,量化私募整体收益下滑,28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年平均收益跌至-0.09%。但抗跌企稳的特性,让量化私募依然保有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据了解,2022年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私募管理人共92家,平均收益率为-7.16%,而这一数字在量化私募管理人中为-1.33%。

作为主流量化策略之一,指数增强型产品在这一年的平均业绩尤其跑赢大盘。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中证1000、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下跌均超过20%,而私募1000指增、500指增和300指增的平均跌幅分别仅有-8.1%、-10.7%和-12.9%。

不过在量化私募草莽生长的同时,机构日渐暴露出规模与能力不匹配的风险。近两年来,监管层对量化交易合规的把控悄然加码。

在2021年9月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大会暨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同年11月,一些大型量化私募机构陆续收到了《关于上线“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的通知》。通知要求,量化私募在每月结束日起5个工作日内都要对管理人及旗下量化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报送。自此,量化私募信息抄报频率由季度提升至月度。

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则提交了《关于保护股民利益、规范发展量化交易的提案》。在贺强看来,区别于欧美机构间的直接交易,我国的股市更多是以股民为主的市场,因此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量化交易必须加以规范,具体措施主要可包括明确量化交易范围、设立量化交易准入机制、完善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建立量化交易算法报备制度、适度提高量化交易的费用、不断进行监管创新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尽管仍偶有量化机构因内控不足、违规举牌等问题收到罚单,但大部分量化私募已经进入“稳规模、炼内功”的阶段,整体经营愈加规范与可持续化。

春风下的喜与忧

随着2023年A股市场否极泰来,投资者纷纷乐观展望后市。

2月3日,私募排排网对满足1月以来有净值更新、产品业绩披露标识为A、备案存续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等多个条件的近万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在符合条件的1406只百亿私募旗下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百亿量化多头策略私募基金在近一个月的平均收益表现居首,达到5.49%。据排排网分析,这一表现或显示出百亿量化私募已经找到了近期行情的“制胜点”,并高效地落实在量化模型当中。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疫后复苏、通胀回落,多只黑天鹅消散后,对基本面的乐观预期,正让市场整体从风险视角转移向风险-收益视角,策略上富有更强的进攻性。流动性紧缩逐渐缓解、A股松绑之下,中小盘股的活跃对量化策略而言也是很好的投资机遇。整体来看,一季度可以寻找结构性机会。

一些基金经理还注意到科技赋能对量化投资持续、深入的影响。当人工智能、另类数据等技术在量化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时,对管理人创新的要求也箭在弦上。

“量化行业的发展正好和大数据、算法的发展和硬件的发展重合起来了,这也让我们能够去做许多之前不能做的事情。”张晨樱表示。

另一方面,对于2023的全年环境是否适合量化策略运行,谨慎的声音也依然存在。

“从整个上层的配置角度来看,今年市场复苏的力度可能也没有那么强,整个市场呈现的状况还是会偏向于强预期、弱现实的特征。”创金合信投资部陈泽伟曾2月4日路演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陈泽伟看来,在疫情阶段下受损的赛道虽然普遍将在今年修复,但在交易上则会呈现出行业此起彼伏的轮动。在这种轮动之下,资产配置的难度会比较大。

量化规模持续扩大下,也有从业者担忧交易过度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会让超额回报缩减,甚至进入不可控的状态。

“因子是会衰减的,如果大家都往一个地方去挤的话,就赚不到钱了。”前述量化私募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股票量化策略私募基金2022年度报告》中,国金证券曾以六个维度分析股票量化策略的运行环境,包含因子不稳定程度、市场流动性及活跃度、大小盘风格、市场波动率、行业轮动与成分股表现以及基差。

而作为结论,国金证券预测表示,2023年整体环境对于股票量化策略的运行相对中性,虽然量化策略超额收益长期下行的趋势不改,但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减过程。对于指数增强及量化选股等量化多头策略而言,目前beta层面的配置机会仍然值得把握。另外,近期股指期货基差贴水幅度持续收敛,市场中性策略的配置价值也继续有所提升。

“我们既不应该因为市场跌了2年就继续抱着悲观的心态,也不应该因为过去3个月的上涨就对未来太乐观。投资一直需要客观和理性。”大禾投资则认为。

不过,无论市场向何处走,持续创新、迭代策略、打出差异,在对市场的动态描摹与把握中独占鳌头,或许始终会是量化私募的“奋斗主线”。

2月3日,在面对投资者的提问时,世纪前沿表示,公司产品将会不断迭代策略,抓住alpha机遇。“希望未来投资组合的维度更高,同时提升策略种类、因子来源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 对2025年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
  • 股票投资四要点:并非稳赚但可提升胜算
  • 股票元旦节休市几天2023
  • 2025年投机机遇与风险并存
  • 股市中如何控制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