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随着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和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的落地,5月份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诸多积极信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出口增速继续超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等指标降幅收窄。不难发现,我国经济正处于逐步恢复的态势。而在这些经济指标中,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72%,今年1月至5月累计同比增速达到6.2%,明显高于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从短期来看,投资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总需求缺口较大、要素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居民消费乏力造成的总需求缺口,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从中长期而言,固定资产投资还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着补短板、强基础、攒后劲的效果。今年以来,两个领域的投资活动较为活跃: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今年1月至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达到20.5%的高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高增长的过程,实际上既是高端产业要素积累和产能扩张的过程,也是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二是社会领域投资。今年1月至5月,社会领域投资增速达到12.9%。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幼育、环保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长较快,需求门类和层次更加丰富多样。社会领域的投资增长,有助于为将来政府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创造条件。

同时也应看到,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以及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然疲弱,复苏动力仍不够强劲,目前存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够畅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匹配度不高、房地产市场预期不稳等问题,亟需稳投资蓄动能。对此,应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对症施策。

首先,持续激发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是顺应产业结构转型需要,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特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高金融体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保持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度,为我国科技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三是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分工细化,提高金融体系主动的效率识别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降低对固定资产抵押等被动模式的依赖;四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合理下行,降低增量融资成本和存量债务负担。

其次,健全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增强投融资机制与基建项目结构转型之间的匹配性。一是兼顾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社会价值,将正外部性纳入综合收益考量,为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等低现金流回报或无现金流回报的基建项目设计适宜的投融资机制;二是有序扩大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运用存量基础设施项目盘活资金,为新建项目提供支持;三是在国家层面或省级层面组建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将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与一般商业性融资区分开来,以便在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专业化投融资服务的同时,降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最后,在加快构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短期内,部分房企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尚未完全缓解,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中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增长期,再向稳态发展期的逐步过渡。为此,一方面要稳妥应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部分房企和个别城市的风险扩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以保障性住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为重要支柱的长效机制,根据人口流动和产业地理格局变化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冯煦明 系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研究室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 6条炒股心得核心精髓
  • 股票打板是什么?股票怎么入门
  • 持股比例和出资比例的区别
  • 股票什么是涨
  • 股票估值高低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