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逛街、远离聚会、远离时尚、远离运动,甚至,远离恋爱……
新冠疫情的来袭,突然将我们拖入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生活,变得更加节俭,行为,变得更加保守,对待存钱的态度,也越来越回归上世纪60、70年代的父辈们。
疫起,欲落!
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最新公布的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毫无悬念地滑落到-3.53%;而央行调查的居民储蓄意愿——更多储蓄占比,则在今年3月创下了54.70%的历史记录。
尽管我们都满心期待着疫情快快走开,执子之手踏遍山河壮美,但实际上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愈加克制。
一方面,自新冠疫情以来,居民的储蓄意愿已跃升至一个新区间;另一方面,对于未来三个月,无论是购房、社交、娱乐、旅游,还是大额商品的支出预期都在下降。
图1:新冠疫情以来居民储蓄意愿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3-31
图2: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未来3个月预计增加支出占比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3-31
保守,是一种遗憾的本能
疫情困经济,被压抑的不仅是消费,还有投资的意愿。
根据央行调查统计数据,2021年6月以来,无论是基金信托、还是股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居民的投资意愿均在回落。
一时之间,市场多了好多风险厌恶者。
这一场景,与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描述的何其相似:日本现在是不分男女老幼,都在抑制欲望拼命存钱,以此想把对将来的不安降至最小化。
图3:疫情冲击下,居民投资意愿降低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3-31
然而,相对于拼命存钱,其实更科学的策略是通过组合配置去拓展资产收益的边界并分散风险。
国内资本市场,混合型基金指数2005年以来的年化回报约14.08%,中债综合财富总指数的年化回报约4.4%,均远超储蓄存款收益水平。
在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和资产安全性往往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但根据股债周期的不同和资产属性的差异,合理的组合还是能既得熊掌又取鱼。
比如,一个经典的股债3:7组合,也是目前市场上固收+最常见的策略,长期取得了更稳健的投资绩效,并给投资人带来更舒服的投资体验。
表1:2005年以来股票、债券及股债混搭的长期表现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4-15
1+1>2,在数学的世界里无法成立,但在投资里的世界里可以存在。
根据历史数据,在2005年以来的69个季度中,沪深300指数季度正收益的概率为55.07%,季度收益率中位数为0.88%;
中债综合财富总指数的季度正收益概率为79.71%,季度收益率中位数为0.99%;
而30%沪深300+7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的季度正收益概率为63.77%,季度收益率中位数进一步上升至1.07%,好于沪深300和中债综合财富总指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如何走出低欲望困境?如何刺激消费?又该如何提振投资意愿?
首先,是控制疫情,恢复消费场景,建立信心,释放消费能力。
其次,着眼长期投资,合理组合资产,提升投资收益的获得感。
对于A股市场,即便不考虑宏大的叙事与逻辑推演,根据一个经验的数据,当前同样也可以变得更乐观一些。
图4:A股渐临夏,信心贵如金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4-15
实证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股息率与10年国债收益率的差值(体现股票与债券的相对价值)所处的位置,可以作为划分A股四季的分水。
当这一差值向上突破到-0.5%的时候,历史上A股市场一般进入较好的趋势性投资阶段,可以作为A股入夏的分水岭(如2013年7月、2014年9月、2016年3月、2018年11月、2019年1月、2020年2月)。
相反,当这一指标向下突破-2.0%的时候,往往A股由秋入冬,需要警惕回调的风险;最典型的是2015年5月与2018年2月,均给出了提前反应。
目前来看,这一指标已再次跨过入夏的分水岭。
所以,即使被当下的市场伤得遍体鳞伤,也依然要抗过去。
毕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