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荔枝在后台留言:力哥,最近啥情况啊?股票基金亏钱也就是算了,我买的低风险银行理财,怎么也亏钱?
查了下银行理财的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目前全市场有差不多22000个银行理财产品,有4000多个处于破净状态,亏损比例逼近20%,考虑到还有很多人是在初始净值1元以上的价格买入的,实际亏钱比例,应该比这个还高不少……
这说明当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个过去被投资者视为稳如泰山的稳健型投资品种,亏损已成为常见现象。
在这些破净的银行理财中,主要以风险R3等级的产品为主,占比超过5成,其次是风险R2的,占比超过3成。
有人对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划分还不太清楚,这里简单说下:
理论上说,任何理财产品都有风险,只是大或小的问题,银行理财按照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低风险的R1级,可以类比货基,基本上是保本保收益的。
中低风险的R2级,可以类比债基,风险和预期收益都比货基高了一些,但只要长期持有,本金损失的风险非常低。
中风险的R3级,可以类比固收+,本金有一定风险,收益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就要谨慎了。
中高风险的R4级,可以类比平衡性或偏股型混合基金,运气好一年赚50%,运气不好一年能亏30%,都完全有可能,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的R5级,和股票型基金差不多,看看今年的股市,风险大家都懂。
这次亏损,R2、R3级的产品是重灾区,道理也很简单,这类银行理财,主要投向是债券、非标和股权,而这三类标的,今年表现都不佳。
同理,很多今年买了固收+基金的人,应该也亏了不少。
小钱年初到现在按照周定投的易方达安心回报,现在收益是-3.6%
既然银行理财也会亏钱,那是不是不能再买了?
当然不是。
要理财,就一定会面临风险,所以讲究的不是回避一切潜在风险,而是科学配置,分散风险。
虽然银行理财有时会出现这种大面积破发,但是一来,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并不高,N年才会出现一次。
二来,R2级别的银行理财,就算出现阶段性亏损,因为可生息的债权类资产是投资主体,随着时间推移,净值也会逐渐涨回去,只要能坚持长期持有,不在浮亏的时候割肉,最后大概率都是可以重新赚钱的。
不过买银行理财,一定要先看清风险等级再买。
如果你完全无法承受任何浮亏的,建议只买风险等级R1的理财。
当然,收益率也是最低的,和你买存款产品或货币基金差不多。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稍微高点,可以接受短期小幅度亏损,可以考虑风险等级R2、R3的。
至于R4、R5等级的银行理财,讲真,还不如直接买股票型基金或指数基金。
现在银行理财已完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转型,也就是和你买基金差不多。
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完全盈亏自负,就算你买的银行理财亏成屎,银行也不用承担法律或道义上的任何责任。
不管你去监管投诉、上网发帖还是线下拉横幅,都没半点卵用。
长得像基金,但各项收费合计比基金高,流动性不如基金,买卖操作还比基金麻烦,银行理财就显得很鸡肋了……
加上近期一些曾高息揽储的河南村镇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
保本保息的理财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实际情况看下来,同样有法律强制保障,保险的安全性,还是比银行更高一点。
从河南情况看,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大家都懂的,现在这世道,本来内外压力就很大,还这样乱搞,经济当然撑不住,银行本来就是合法资金池,赚息差为生。
那头,放出去的钱如果出现问题收不回来,这头,储户又收到风声,不敢继续存钱,只不断挤兑,就会造成流动性危机。
二是中国基层的银行实在太多太多了,加起来有4000多家,尤其是各种实力不济的乡镇和农村银行占了绝对大头。
乖乖……你是监管层,你管得过来?
当年P2P最高峰时,也就是四五千家同时运营,结果……
这些乡镇和农村的银行,一般都下放给地方金融办监管,但地方金融办的专业性和胳膊肘都那个啥,你懂的……
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较大监管漏洞。
相对而言,全国有寿险牌照(可以经营长期理财险)的保险公司一共不到100家,银保监会管得过来,所以每季度都会直接考察核心偿付能力,一有风险,马上干预。
过去我们说,安全性最高的三个理财是:银行储蓄、国债和保险。
现在看来,银行储蓄,至少不知名小银行的安全性,还是低于后两者。
当然,如果你连工农中建交邮招的存款都没信心,那就没法理性探讨了,最适合你的可能就是润了……
今天又跌了,有人说,十多年了,沪指一直围绕3000点俯卧撑,没希望了。
但从1990年100点开始算,作为最烂大盘指数的沪指,基座也还是在不断提高——
1994年是325点,2005年是998点,2008年是1664点,2013年是1849点,2019年是2440点,2020年是2646点。
虽然波动非常大,经常让人感到绝望,但仔细分析,还是有规律的。
今天已跌回2878点,你觉得还有多少下跌空间呢?
什么叫强者?
哪怕面对的世界就是一坨屎,也能笑迎明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