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商业航天公司众星志连科技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独家投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微小卫星研发投入及星座试验星的研制。

据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亿元增长至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其中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在投融资方面,2020年虽有疫情影响,但商业航天的市场前景仍被市场所看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的总融资金额首次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增长了61.21%。

众星志连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微小卫星及卫星星座综合服务提供商,孵化自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团队自2000年以来,历时20余年致力于微小卫星领域研究,通过多年积累,自主探索了一条以工业级器件为主,一体化设计,研制低成本、高可靠卫星的技术途径,具备从部组件到整星的全链条研制能力。

据了解,众星志连从2010年成功发射了我国首批公斤级卫星——两颗皮星一号A至今,已成功研制并发射运行8颗卫星,目前尚有15颗卫星在研。

众星志连创始人金仲和认为,微纳卫星已经从一个学生的训练试验,转变为一个真正有商业价值的产业应用。一是遥感应用,通俗解释就是对地球拍照,形成卫星成像;二是利用微纳卫星通信;三是导航,未来如果要实现厘米级的自动驾驶导航,必须在近地布设大量微纳卫星。

微纳卫星的主要应用领域

但无论从商业模式,还是技术层面,微纳卫星的推广和迭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众星志连的方法是从前端的研发设计、后端的生产制造两个层面控制卫星的整体成本。

在研发端,卫星结构可分为平台与载荷,传统的分舱设计会使卫星整体尺寸变大,在卫星整体发射质量、卫星成本都会存在诸多困难。

众星志连则采用了平台载荷一体化的整体设计,从而极大的节省空间体积重量。同时还能够让卫星的研发周期从原来的3~5年缩短至6~10个月,降低了整体研发成本。

在卫星制造过程中,众星志连选择采购民用工业级元器件,以替代昂贵航天级元器件及原材料,使卫星生产成本降至原来的一半左右,有利于实现卫星进一步的批量化生产。而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部组件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50余颗在轨卫星。

图:众星志连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

在商业化落地层面,公司于2021年正式开展运营,2021年即收获订单4000余万元,是国内外少有的具备卫星部组件到整星全链条研产能力的商业航天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未来科技城区域,已形成50颗微小卫星整星和部组件的年产能力。

目前,众星志连还在规划打造一个遥感卫星的星座,一期建设成本约25亿(200余颗光学卫星和 SAR卫星)。遥感星座一旦建立,可以为更多的产业领域带来改变。

以浙江的国土资源普查为例,若使用遥感卫星,一个月内拍摄合成一张全景照片,与往年同期照片进行对比,就能够快速得到国土资源普查信息。但由于卫星数量太少,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获取全境信息,造成了资源普查时间跨度较大。除此之外,遥感星座的建立还将助力工农业生产、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震预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金仲和教授深耕微纳卫星行业20余年,是国内高校中最早从事微纳卫星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担任我国载人航天预研专家组专家、卫星总体技术专业组专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专家。

作者名片

欢迎关注36氪华南公众号

猜你喜欢:
  • 在实战中横向比较均线 研判大盘顶底
  • 在底部区域选股的九大秘笈!
  • 股票解套是什么意思?炒股解套三个方法
  • 新手股票开户怎么开
  • 如何进行股票交易